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许昌市2018年两会专题 > 河南两会

打造有担当有能力的法治政府 ——代表委员热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18-01-31 17:52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提高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与关键,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内在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适应实践发展新要求,努力造就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连日来,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围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加强政治建设强化责任担当

加强政治建设是政府自身建设的根本要求。省人大代表、邓州市市长罗岩涛表示,县级以下人民政府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是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管理、执法和服务重在基层。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严格政治准则和根本政治要求,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到令行禁止。从邓州推进“四化双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群众信息化、为民服务全程化、服务效能公开化;基层党组织评星晋级、党员评星争优)取得的成效看,只要讲政治敢担当、超前谋划、勇于作为,完全可以实现后发赶超。

“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影响我省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和人民满意度的关键。”省人大代表、商丘师范学院院长司林胜认为,各级政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应着力建设规范廉洁公正的政府,建设有责任担当、协调高效的政府,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抓铁有痕的韧劲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法治原则推进依法行政

政府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履行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建设法治政府第一位的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政府行为,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彻底改变少数人过去那种胆大妄为、无法无天的领导方式、用权方式和行为方式。”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

省政协委员、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王海云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以来,我省逐步完善了以‘一平台、两抓手、一带动、一考核’为主体的‘1211’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推动我省法治政府建设健康前行。‘一平台’是建立依法行政网络督导平台;‘两抓手’是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一带动’是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一考核’是依法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年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一些单位积极利用‘互联网+’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运用‘指导’‘调解’等手段开展管理,推动了法律有效实施,提升了执法效果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打造法治政府,应当成为新时代依法治国的新风尚。”省人大代表、河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煦燕说,树立法治理念、加强依法行政、推进法治建设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与日新月异的城镇化发展速度相比,我省公民的法治素养有待提升。河南城乡差别较大,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较为薄弱,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应着力推动面向基层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务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法治保障。

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

进一步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不仅是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

省人大代表、南阳市卧龙区区长邓俊峰说:“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对各级政府转变职能、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发出动员令。作为基层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政风建设,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消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杜绝衙门习气、吃拿卡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省政协委员、安阳市司法局副局长王保安说,打造服务型政府,对司法行政机关来说,就是要着眼于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新要求、新期盼,推动司法行政职能向“群众需求型”转变,提升法律服务供给能力,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积极适应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