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许昌 > 文旅资讯

【许昌故事】北大街:“二叶更枝”见证老街变迁

【信息来源:许昌晨报【作者:冯柯【信息时间:2021-07-09 09:04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盛夏时节,从北关大街自北向南走过北关桥,闻着护城河飘出的淡淡荷香,穿过高大巍峨的曹魏古城北城门,就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北大街。

今日的北大街路面开阔平整,路旁有早餐店、熟食铺、日用品商店等,生活气息浓郁。行走在干净整洁的马路上,你可能想不到这条被称为“大街”的道路在几十年前只是一条窄窄的土路,这里还发生过惊心动魄的“红色故事”。20世纪30年代,在北大街一个普通的民居内,中共河南省工作委员会技术机关的同志秘密开展繁重危险的印刷工作,使许昌及全省各地群众及时了解党的活动情况,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关于北大街,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清乾隆以前,许昌东大街称“承恩街”,北大街称“道德街”。后来,两条街的名称互换了一下,这在许昌的街名史上被称作“二叶更枝”。其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01

历史悠久,生活气息浓郁

“北大街贯通安怀街至东大街西口处,与当时的文明街衔接交错构成小十字街,旧时小十字街饭店、小吃店比较多。衙前街、南大街、西大街、天平街交叉口被人们称为大十字街,大十字街和小十字街曾经是许昌城里最热闹的地方……7月1日,64岁的韩清林坐在自家门口的一张矮凳上,一边乘凉一边对记者讲述北大街附近的变迁。

韩清林自小就生活在北大街旁的汪公祠胡同内。他说,他记事的时候,北大街非常窄,只能过一辆马车,而且是土路,一下雨路面都是泥。

“我印象中北大街至少修了两次,路面越来越平整、越来越宽阔,大家出行也更加方便了。”韩清林说。

北大街以方位命名,简单直白。旧时,许昌老城有东、南、西、北四条主街,每条街各有特色。北大街作为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道,两侧民居林立,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北大街上,正对着汪公祠胡同的位置有一家粮店,附近居民都要凭粮本、粮票到那家粮店里买面。”65岁的市民周新旗说。

旧时,南大街为全城最繁华地段,与南大街相呼应的北大街也很热闹。北大街和安怀街有干、鲜果行28家,自然形成贸易市场,方圆百里的红枣、胡桃、柿饼等多在此处集散。

据《许昌食品志》记载,民国初期,许昌老城内的肉食销量很少,只有数家屠户。他们大多五更宰猪,早晨赶集卖肉。肉架多分布在衙前街、寇家巷、小十字街,俗称“露水集”。当时,不少屠户就居住在北大街附近。

1998年的北大街局部街景 市档案馆供图

02

普通民居内“藏”着红色故事

如今的北大街车水马龙。你可能不知道,20世纪30年代,这条老街旁一处普通民居内,曾上演过一段惊心动魄的红色故事。

1933年1月,为了恢复河南党组织,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共许昌中心县委的基础上建立中共河南省工作委员会。

1933年2月,因中共河南省委遭到破坏而隐蔽在临颍县海庄的海观澜等人奉命来到许昌,恢复建立中共河南省工作委员会印刷机关,地点在许昌城内北大街刘万元家的后院。

海观澜1930年高中毕业后,被省委任命为中共河南省委技术机关(即印刷机关)的负责人。当时在白色恐怖下,开展印刷文件、传递文件的工作是非常危险的。

据《许昌革命老区典史》记载,中共河南省工作委员会建立后,刻写、印刷文件的任务很重。当时的许昌城区很小,而印刷传单等文件需要大量纸张,在购买纸张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海观澜安排人员晚上到商店一次买一点儿,换一家商店再买一点儿。

1933年5月,中共河南省工作委员会决定开展“红五月”革命活动。海观澜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印发了《告许昌劳苦群众书》,宣传发动农民群众反对国民党强占民田,修筑许昌至南阳的公路。

1933年6月上旬,叛徒张乔到许昌进行破坏活动。他从许昌散发的传单上认出海观澜的字体,于是带领密探四处查找。1933年6月初,海观澜等不幸被张乔发现,全部被捕,技术机关遭到破坏。

敌人对他们进行了4个月的严刑拷问,并对海观澜采取了所谓“怀柔”政策。海观澜等人面对敌人的酷刑和政治诱骗,宁死不屈。1933年秋,海观澜惨遭杀害,时年仅22岁。

今天的北大街 记者 毛迎 摄

03

“尔叶更枝”的故事你听过么

清乾隆以前,许昌东大街称“承恩街”,北大街称“道德街”,都以传统儒家理念而命名。后来,这两条街的名称互换了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据《许昌县文史资料》记载,明末清初,承恩街东段形成了一个“鬼集”。所谓“鬼集”,是黎明之际的交易,天一大亮,“鬼集”即散。“鬼集”上出售的物品大到金银珠翠,小到针头线脑,无所不有。出售的名人字画、古玩古董鱼龙混杂。“鬼集”自有“鬼集”的规矩,你就是明明知道卖主的字画是偷来的,也不能在“鬼集”上戳穿。“鬼集”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与承恩街交会的道德街不知从何时起成了许昌最繁华的商业街,居民们也不知从何时起掌握了多种手工技艺,有制木箱的、修锁的、做风箱的、织布的、刺绣的等,就当时的许昌城而言,道德街的各种手工技艺的制作不仅在数量上是最多的,在技艺上也是最高的。晚上和早上,居民们的子弟大多都在苦学勤读,写字习礼,处处透着文明的道德风尚,跟乌烟瘴气的承恩街形成鲜明的对比。

到清顺治时期,知州汪潜看到道德街的良好风气,大加赞赏,大力鼓励,并多次给该街有贡献的居民及有长进的子弟奖励,如此一来,苦读勤学的人更多。

清乾隆七年,甄汝舟任许州知州,他了解到道德街和承恩街的民情习俗后,一方面继续鼓励道德街的居民发扬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决心扭转承恩街的恶习陋俗。甄汝舟下令把道德街的早集搬到承恩街的“鬼集”处,“鬼集”变成了时鲜蔬菜市场。后来,还把“赛火神”“赛娘娘”等大型民俗活动从别处移到了承恩街。甄汝舟任期满3年时,承恩街的民俗民情已经大为改观。

接任知州何源洙,是甄汝舟任期内的州判。他向甄汝舟保证,一定让承恩街良好的民俗民情保持下去,并让其在道德层面更进一步。几年后,承恩街的恶习陋俗已消失的无踪无影,不少居民还办起了家庭手工技艺作坊,子弟们也开始认真读书了。

甄汝舟看到承恩街的变化,决定把承恩街和道德街的街名换一下,这是因为过去陋习充斥的承恩街,现在处处彰显着道德,把它改作道德街名副其实。把原来的道德街改为承恩街那是再合情合理不过了,因为承恩街就是知恩报恩,报恩首先得报皇恩,京城在许昌北面,该街正好是南北走向,“北拱神京,南接江夏”是正理。

自乾隆年间起,原来的道德街正式更名为承恩街,原来的承恩街也正式更名为道德街。这两条街名的相互调换,在许昌的街名史上称作“二叶更枝”。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