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许昌 > 文旅资讯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再提速,“无废许昌”正款款而来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19-07-09 09:0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曹魏故都,无废新城;居者心怡,来者心悦。

7月2日上午,在《许昌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专题报告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专家组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无废城市’美丽许昌”的优美画卷。得益于高位推动、提前谋划、多措并举,如今,我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再提速,“无废许昌”正款款而来。

 

一、建设“无废城市”于许昌意味着什么

汇报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公共财政与投资研究部产业室主任赵云皓坦言,“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是国家赋予许昌的新期望。

赵云皓说:“许昌市成为我国中原城市群首个、唯一‘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不仅体现了国家对许昌城市建设取得成绩的肯定,而且赋予了许昌必须承担的新责任。建设‘无废城市’,成为‘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的典范,既是许昌进一步彰显发展优势,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新发展环境、新时代语境下国家赋予许昌的时代使命。”

目前,许昌正在深度融入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一极两区四基地”的城市发展定位,对许昌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昌在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积累了一定经验——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在全国率先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特许经营、循环利用”模式;大周镇“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形成了全链条、全循环的绿色发展格局。但这些成绩与建设“无废城市”、实现“无废社会”的长远目标仍有差距——固体废物产生与处置底数不清、源头减量力度不够、资源化能力水平不高、最终处置设施不健全、公众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突出,成为许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短板。

与此同时,“无废城市”建设是新形势下许昌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赵云皓表示,建设“无废城市”将为许昌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引入市场机制发展固废产业、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创新机制体制保障城市安全、号召全社会广泛参与,有利于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培育城市新兴产业,形成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有利于提升城市品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城市宜居度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有利于全面提升政府工作能力,推动形成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新型政府。随着“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将为许昌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二、建设“无废城市”,许昌蛮拼的

6月29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光亚带队赴北京,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探讨《许昌“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事宜。将近中午,为了节省时间,他们点外卖,边吃午餐边讨论。事实上,他们定的14时28分的返程高铁车票,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专家一直讨论到13时30分才动身赶往北京西站。“建设‘无废城市’,许昌可谓争分夺秒。”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管理中心陈瑛博士说。

建设“无废城市”,许昌蛮拼的。据了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我市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汇报,全力支持试点建设;成立“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小组,市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市直26个相关单位和各县(市、区)政府负责人为成员,全面推进我市“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

提前谋划,探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立法选题。市人大常委会对许昌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市人大城建工委、法工委、法制委、调研室等委室听取了我市“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的总体思路,并就选择切入点开展立法工作进行初步探讨。

此外,我市结合“世界环境日”宣传,围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无废城市,许昌在行动”这一主题,开展千人誓师活动,号召全市上下从自身做起,倡导绿色生活,推进低碳减排,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

 

三、“无废许昌”,擦亮城市品牌

“宜居”是许昌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一张城市名片,建设“无废城市”无疑将把“宜居许昌”的牌子擦得更亮。

据了解,我市旨在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着力探索在中部地区率先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的制度体系、市场体系、技术体系和监管体系,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相衔接的市场化循环经济模式,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强化制度保障,构建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我市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固体废物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主体明确、责权清晰、运行规范、管理精细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围绕循环型产业降本增效和转型发展需求,开展绿色设计、污染控制等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危险废物收集服务、区域集中利用处置服务等管理机制。

转换发展动能,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以“无废”理念推动许昌市主导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再生金属加工向装备制造”产业链,形成相互衔接、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循环型制造体系;围绕“电力装备制造向清洁能源生产”和“环保装备制造向环境治理服务融合发展”两条主线,延长补齐节能环保产业链;打造“特色煤化工—能源—新材料”循环产业链,推动传统资源型产业实现“无废”转型;巩固提升“建筑材料到建筑垃圾到再生建筑材料”循环产业链,打造全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标杆城市。

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优良市场体系。我市着力创新绿色金融、企业信用评价、政府绿色采购、环境污染责任险等措施手段,培育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龙头企业;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惩戒机制,不断加大对固体废物违法违规经营活动的打击力度;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将固体废物治理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收费机制,促进减量化和资源化市场的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市固体废物治理模式。依托智慧许昌建设,我市推动固体废物行政管理、治理服务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以“环卫专用车辆生产到生活垃圾清运服务”“新能源汽车制造到绿色物流基地建设”为重点,实现制造业与环境治理服务业二产、三产融合发展;以“种植养殖到食品加工到废弃物利用”为重点,构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农业废物回收及综合利用、农村环境治理协同发展的三产融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