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许昌 > 文旅资讯

鄢陵“于寨”社区恢复历史名称“庾家寨”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19-01-07 10:38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庾家寨社区在鄢陵县城东一公里,过去曾叫于寨社区。这里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东晋太尉庾亮的故里。庾氏家族曾出现了70多位被载入各种典籍的历史名人,声名显赫。庾亮是庾氏家族中的代表性人物。关于庾亮的生平介绍,《晋书》有《庾亮传》,当今的《辞海》、《中国历史人名辞典》、《鄢陵县志》等典藉均列有专条详载。庾亮,字元规,东晋明穆皇后之兄,其人容貌俊美, 善辞令,性好庄老之学,动辄有礼节。

庾亮自幼在鄢陵长大,他的父亲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任太守,16岁时庾亮跟随父亲来到会稽居住,元帝一见到他就对他很是器重。大兴年(318---321年)初,庾亮被拜为中书郎。323年明帝即位后,想让庾亮任中书监(与中书令职务相等而位次稍高,同掌机要),庾亮力辞不就,并疏奏明帝,力陈外成专政之弊,言辞恳切动人,对推动当时的朝政改革起了很大作用。

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历阳(今安徽和县)守将苏峻联合寿春(今安徽寿县)守将祖约叛乱,向京都建康(今南京)进攻,忠于朝廷的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温桥听到京都危急,想领兵东进保卫建康。此时,在建康掌管中央政权的中书令庾亮知道消息以后,担心当时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会乘虚而入,加深建康的危机,因此,他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垂,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古军事重地,今安徽望江县东十公里处)一步也。”意思叫温峤坐镇原防地,不要越雷池而向东来。自此,“不越雷池一步”便成了一个人尽皆知的成语,广泛流传。

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现在的庾家寨已经成为城郊社区。走进社区,只见一座又一座塑料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色。这里是“花都”鄢陵有名的花卉生产地,以盛产桂花驰名远近,过去“桂树有高至百尺者,大可数人围,花荫覆地数亩,暮秋落英,夜收满石,捣之可以为饵,其香美宜人,唯玫瑰可以媲美”。近年来庾家寨社区又依据靠近城市的地理优势,发展成了县城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

庾家寨社区里的人,不管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差不多人人都能讲一段那流传了一辈又一辈的庾家故事来:俺这个村原名叫庾家寨,东晋时出了一位娘娘叫庾文君,国舅庾亮。庾家在朝势力很大,据说朝内12位大臣中有庾姓8人,故有“庾半朝”之称。奸臣苏峻因与庾亮不和,在一个风紧月黑之夜派兵偷偷抄袭了庾家寨,见了庾姓的人就杀。在这生死关头,有人灵机一动,大声喊叫:“俺跟庾家不是一个庾字,是姓……”没想到这一叫喊竟得以幸免。你们去看看吧,俺衬里现在还有个庾家大坑,都说那是苏峻之子抄了灰家寨还不解气,又令人将灰家家它深挖三尺而成的大抗……传说终归是传说,不尽符合史实。不过查阅有关历史资料,苏峻抄袭庾家寨还确有其事。《晋书》 上就有“硕(苏峻之子)乃发庾亮父母墓,剖棺焚尸。”“亮三子:彬、羲、和。彬年数岁,雅量过....苏峻之乱,遇害”等文字,《庾氏族谱)也有类似记载。庾家寨村东原有高大的庾家家,传为庾姓族人被抄斩后,理葬在这里。“文革”中,群众挖土时将家子挖开,掘出三个墓葬,全部用砖砌成,每个墓内葬一人,墓门口有一立势遗骨:三家和同。

“千载兵戈尘屡息,廿年荒野草仍秋。温诙称治兴平后,庾峻曾闻户口稠。”这是清朝鄢陵藉诗人梁熙的诗句。民国《那陵县志》记载:“县南十里有崇福寺,创建失考,清顺治年间,巴人牛立捐建前殿,御使梁熙作碑记。”

相传崇福寺原先规模很大,雕梁画栋。有一年庾亮回到故乡后,曾经到崇福寺上香,还亲手栽植了一棵白果树(银杏)以为留念。后来此树越长越大,苍劲壮观,且东西南北四面枝叶繁盛不一,据说指向哪边的枝叶长得茂盛,哪边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今,历经1600余年的悠悠岁月,崇福寺、殿等建筑早已不复存在,白果树也早已耗尽了生命的津液,只留下一截数人合抱、丈五有余的铁褐色的树干,风雨浸蚀、斑斑驳驳,仿佛一位沧桑老人在向人们讲述着那古老年代的故事。前些年,枯死的白果树干上附生出一株直径数十厘米租的构树,郁郁葱葱,尤显生机,成为当地一大奇观。全国各地庾氏宗亲来鄢陵寻根问祖时,共同在这棵树旁边又种植了几棵银杏,以示纪念。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