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许昌 > 旅游资讯

具茨觅圣,轩辕黄帝的禹州故事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18-05-10 10:42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具茨山脉,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禹州的西北部,这里奇峰竞秀,云蒸霞蔚。远古时期,这里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区域。黄帝重用风后、力牧、大鸿等征服并联合炎帝打败了蚩尤,后在此修道、化民、得道,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一如并连同绵延不断的山脉和清澈蜿蜒的颍河之水,静静流淌,世代传颂。

一、黄帝偶遇牧马少年

相传,黄帝到具茨山拜见大隗神人,被一条沟阻断了去路,巧遇一位牧马少年,便问少年是否知道具茨山和大隗居住的地方,少年一一作答。黄帝顿觉少年气宇不凡,于是问其如何治理天下?少年说:“治理天下的方法,跟牧马有什么不同呢?也就是去除其中危害马群的劣马罢了。”黄帝听了知道遇上了高人,随即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这则故事被记录在《庄子·徐无鬼》中,这条沟被后人叫做牧马沟,也就是今天禹州市浅井镇马沟村。而具茨山也因为黄帝在此拜访过大隗,被称为“大隗山”。禹西北这一带的群山层峦叠翠,风景如画,后人称之为“大隗层峦”,是禹州古代的八大胜景之一。近年出土的唐、宋石刻也证实,今无梁一带在唐、宋时期仍叫“大隗乡”。直到明朝马文升为了给老百姓减轻赋税,建起了一座没有横梁的庙宇,才改称为无梁。

二、拜相任将战蚩尤

相传,为战胜兄弟众多,危害百姓的蚩尤部落,黄帝广揽天下人才,其中大鸿是训练士兵的奇士,风后能在迷雾中明辨方向,力牧力大无穷、勇猛向善。于是,黄帝就拜大鸿为相,任命风后、力牧为将,征服炎帝后,联合炎帝,在涿鹿大败蚩尤。据清乾隆《禹州志》记载,大鸿寨山是具茨山的别峰,黄帝大臣大鸿经常在这里训练黄帝的军队,后人就把他练兵的山峰称为大鸿山,屯兵的地方叫大鸿寨,这就是今天禹州浅井镇的大鸿寨村和大鸿寨山。

大鸿寨山顶有一开阔地,被称为风后顶,风后是黄帝的一位能征善战的大臣。相传,在黄帝与蚩尤大决战时,因大雾弥漫,黄帝的部众全都迷失了方向。当时,风后帮助黄帝制造了一台“指南车”,车上站立了一个小铁人儿,手臂始终指向南方,从而使黄帝部众辨明了方向,冲出了迷雾,打败了蚩尤。风后顶南麓原有一座风王庙,后来庙废建寨,叫风王寨,那里就是当年风后部落的聚居处。禹州城区过去有一座“迎风阁”,便是为了纪念风后辅佐黄帝的功劳而建。

在风王寨东边有一个“大牧场”,是上古时候力牧养马放牧的地方。相传,一天黄帝做了个梦,梦见有一个非常强悍的人拿着一只“千钧强弩”,轻松地放牧着上万头牛羊。梦醒后觉得很奇怪,想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千钧之弩”是象征有力者;驱赶牛羊千万头,是说他能够“牧民行善”。就是说有一个人姓力名牧,可以辅佐他治理天下。于是黄帝下令四处寻访,终于在一个大泽边找到了力牧,遂拜力牧为将军。力牧果然不负所望,在“涿鹿之战”中,为黄帝战胜蚩尤立了大功。

三、问道广成子

据传广成子是上古时期非常有智慧的“哲人”,居住在今天禹州城西北20公里具茨山南麓的崆峒山上。据《庄子·有宥篇》记载,黄帝十九年,“闻广成子于崆峒之上,故往见之”,求问修德习武、驾驭诸部落的“至道”。

然而黄帝拜访广成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次去时,黄帝端坐大象背上,元妃嫘祖及文武大臣随行其后,威仪排场。广成子却没有现身,黄帝意识到庞大的仪仗定是扰了广成子的清静。为了表示诚意和敬慕,黄帝和嫘祖娘娘在距离崆峒山很远的地方便下了马车,辞别群臣,沐浴更衣,步行问路前往崆峒山。黄帝问道的决心和诚意,终于感动了广成子,一日,广成子现身云端,黄帝欣喜万分,立即跪地叩拜,求教至道是什么,广成子语意深长地说:“治理天下者,没有见积云就想下雨,没有到秋天就想草木黄落,哪里能谈至道呢?”说毕,隐没云中,黄帝怅然若失,思考参悟着广成子的教诲,决定潜心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至今浅井镇留下许多与黄帝有关的地名传说,黄帝辞别群臣的地方叫“散驾村”,见到广成子的地方叫“广成城”,求广成子讲道的地方叫“问道处”,黄帝修道成仙的地方叫“得道庵”,黄帝跟广成子修道的地方叫“大仙观”,广成子死后就埋在崆峒山上,叫“广成子墓”,纪念广成子的大殿叫“广成子庙”。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