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许昌市社会福利院聚焦特殊儿童 着力打造特殊教育“许昌实践”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24-04-09 16:4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近年来,许昌市社会福利院按照“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更加有力、服务更加专业”总要求,以促进儿童福利和保护机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立足许昌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提质、转型并重,持续推动特殊教育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让全市更多特殊儿童进入学校,真正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特殊儿童成长创造更好条件。

因情施策,探索特殊教育多路径。福利院收养儿童多为孤弃儿童,脑瘫、肢体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残疾儿童,还有个别患有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儿童,其中98%生活都不能自理。2015年11月,福利院特教班开设婴幼儿早教、学龄前教育、青少年运动、特需等不同类别教育项目,将发展迟缓的孤残儿童全部纳入特殊教育引导范围,逐步实现补缺型福利政策向适度普惠型福利政策转变。2017年7月,与深圳阳光学校总部合作创办阳光学校,组织特殊儿童进行清洁技能、洗车技能、烘焙技能等简单劳动技能培训,开展叠被子、穿衣、穿鞋、扫地、整理书包、挂毛巾等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拓展教学内容,形成实用课程—校外实践—社会融入—自我实现的“全链条”融入模式。对于具备正常上学能力的孩子,积极协调教育部门帮助他们到公办学校就近入学,接受良好教育。2023年,有7名孩子在公办学校学习,2名孩子考入重点高中。

因需施教,拓宽特殊教育模式。一是创建培智学校。2020年12月,首开河南省儿童福利机构先河,成立培智学校,实施九年一贯制公办教育,设置初中部和小学部,以融合教育为理念,以“康教护”一体化为特色,开设融合班9个,现有教师39人、康复师9人,纳入学籍管理学生100余名,实现适龄儿童学籍管理、均等义务教育“全覆盖”,有效解决福利院残疾儿童无学籍问题,推进许昌市社会福利院职能由兜底性向全面保障转型,奠定儿童福利机构提质转型发展基础。二是注重康教结合。结合儿童身心发展实际,优化整合多方资源,开设康教融合特色校本课程,将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职能纳入许昌市特殊教育发展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针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智力发育水平、接受能力,将启蒙教育、生活技能、体能训练、手工艺术、职业培训、文化课程等融入特殊儿童康教课程体系,先后开设作业治疗、言语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等康教课程,增设智力障碍康训项目。同时,注重学生缺陷补偿和能力开发,将个性化分组教学和针对性康复训练有效结合,用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打通“残障”和“融合”的壁垒,让孩子们拥有生命的尊严、生活的快乐和未来的梦想。三是开展送教上门。2023年1月,福利院率先纳入许昌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与省市两级4家定点医疗机构建立联系,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延伸“送康上门”“送教上门”,将业务拓展到非机构内事实无人扶养儿童、社区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等其他困境儿童,保障更多有需求的特殊儿童同等享受规范、多元、优质的康教资源,为面向社会招收有需求的适龄儿童接受均等义务教育打下良好基础。2023年,有25名非机构内困境儿童受益。

因材施教,提供特殊教育多样化教学模式。对于不具备正常就学条件的孤残儿童,根据孤残儿童的身体状况、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等,合理设置适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分阶段开设烘焙课、洗车课、插花课、整理收纳课等实用课堂,将特殊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对于那些有运动潜能的孤残儿童,积极向体育、残联等部门推荐,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综合化的训练,以体能锻炼促进身体机能康复,为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2021年以来,先后有1名残疾运动员在全国残运会上获得佳绩,3名残疾运动员在省残疾人运动会上摘得金银铜牌。

因势利导,助推“许童”起航。积极链接许昌地方特色产业,对接帮扶社区爱心企业,引入手工创业特色项目,妥善安置成年孤儿就业。对于拥有一技之长、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孩子,积极协调住建部门为成年后的孤残儿童安排廉租房,为孤残儿童成年后创造支持性环境,使具备自主生活能力的孩子走向社会,回馈社会。拓展户外娱乐实践活动,组织孤残儿童游公园、逛超市、看电影、体验红色纪念馆等活动,增加生活阅历,拓宽认知面,最大限度提升福利院儿童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促进与社会的融合。截至2023年底,有286名儿童顺利回归家庭,10名孩子被大中专院校录取,12名孩子妥善安置就业,7名孩子纳入廉租房保障,1名毕业于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的孤儿,与许昌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实现了自己的就业梦。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