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为有源头活水来——许昌市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信息来源:许昌报业传媒集团【作者:【信息时间:2020-01-23 08:55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2019年12月29日,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智慧信息产业园,黄河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生产线投产暨首批产品交付仪式隆重举行,现场签订采购协议总金额达6.9亿元。从2019年11月2日省政府正式宣布我市为华为鲲鹏项目生产基地,到项目启动、建成,再到产品投放市场,前后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两个月时间见证了项目投产的高速度,彰显了用地保障的高质量。利用示范区电子产业园闲置的标准化厂房“巧做嫁衣”,快速实现了项目和用地的联姻,保障了项目落地,促进了土地的高效利用。

近年来,像示范区智慧信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中德科技产业园、北京怀柔产业园、郑合高铁、郑万高铁、郑许市域铁路、许鄢快速、新元大道、新107国道、忠武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先后开工建设,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发展的脚步。项目的保障靠的是土地资源要素的支撑,而这一切的背后,彰显了自然资源管理者的责任与担当,凝结了自然资源工作者的辛劳与汗水。

把保障用地作为支撑发展的“最大引擎”

“临山看远壑,倚石听泉音。”近年来,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度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子,主动对接郑许一体化、百城提质、“制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等发展战略,心有大局,情系民生,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为促进许昌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土地资源支撑。

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上报各类建设用地4.88万亩,其中保障产业用地11297亩、基础设施用地5257亩。仅2019年全市就批回用地14656亩,其中产业用地2423亩、基础设施用地2090亩。同时,上报和批复各类增加挂钩指标10002亩,为做好下一步用地保障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挖潜增减挂钩周转指标4146亩,在用地报批中节省报批资金4亿元。

随着郑许一体化的战略推进,“制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加速打造,我市各产业发展布局不断加快,用地保障显得极其重要。目前,2019年省级重点项目32个已保障23个,市级重点项目78个已保障71个,省、市级重点项目用地缺口1.1万亩;2020年列入省级重点项目的有45个,用地需求3.87万亩;列入市级重点项目的有64个,用地需求3.92万亩。合计需求8.89万亩。从数据上看,用地保障的压力很大。

面对压力,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林波表示:“我们将坚定保发展总基调,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实现项目落地和土地高效利用双目标。”一是严把审批关口。重点审核申报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是否占用基本农田,有计划地对这部分项目进行核减,防止盲目扩张。二是坚持有保有压。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重点保障省市重点项目、民生项目、扶贫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乡村振兴项目、“四个一百”项目,其他项目原则上靠内涵挖潜解决。三是转变保障方式。在当前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严重紧缺的情况下,通过内涵挖潜、购买B类复垦券、用好增减挂钩政策等形式,着力保障项目落地。2020年,我市计划通过内涵挖潜用于增减挂钩3000亩,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指标1.1万亩,购买异地补充耕地指标1万亩,购买B类复垦券1万亩。

把节约用地作为科学发展的“最大源头”

发展,离不开土地;但节约,才是科学之本;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土地供需矛盾,不能单靠扩张,更不能粗放利用,必须走节约集约发展的路子。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坚持严把土地关口、推动节约利用的原则,走出了一条既保发展又高效利用的科学发展之路。

大力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2018年以来,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实施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通过对乡镇、村范围内的残次林、坑塘水面、闲散废弃地等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开发复垦耕地4.5万亩;通过对空心村、工矿废弃地、低效使用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集中整治,盘活集体建设用地1.2万亩。

强力开展国有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工作,促进国有建设用地高效使用。2017年以来,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全市范围内强力开展了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盘活工作,盘活各类国有建设用地近3万亩,其中批而未供土地2万余亩,闲置土地6000余亩。刘林波表示:“2020年,我们还要狠抓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工作,全市计划再盘活土地不低于1万亩,为确保盘活成效,要对落后的县(市、区),按比例减少或者停止用地报批。”

积极开展标准化厂房建设,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近年来,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建立健全企业落地准入制度,推动产业发展集聚,原则上各类产业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产业集聚区外除民生项目、扶贫项目等,其他项目不再单独供地。入驻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原则上都要兴建标准化厂房,鼓励兴建多层标准化厂房,以此促进土地的高效利用。近年来,全市兴建标准化厂房1200万平方米,许继集团的多层标准化厂房、森源集团的立体材料车间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广泛开展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评价,推动土地资源利用升级。近年来,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全市开展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活动,积极创建全国节约集约模范县(市),我市长葛市、建安区、襄城县先后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被国务院奖励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500亩。通过开展评价活动,我市建立健全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形成了节约集约利用强大共识,促进了节约集约利用不断升级。

加快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为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夯实基础。2020年,我市将编制完成全市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着力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融合统一,实现“多规合一”;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实现“三线”和谐;统筹“生态、农业、产业、城乡、文化”五大空间格局,构建国土资源全域保护与开发“一盘棋”。通过空间规划,引领科学发展方向,我市将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正是这一系列的举措,使我市节约集约用地成为一种常态,补齐了过去粗放利用土地的短板,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找到了源头。

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最大动力”

磅礴画卷正舒展,纵横当有凌云笔。近年来,许昌自然资源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担当,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土地二级市场倾力打造“许昌范本”,为全国改革贡献“许昌方案”。我市被确立为全国土地二级市场改革试点后,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负众望,精准发力,构建了独具许昌特色的“三个范本”:在交易机构上,在国内率先组建了公益性质、市场化运行的许昌市土地二级交易中心,探索实施了“自主、撮合、委托、竞价”四种交易模式;在信息系统上,研发了全市统一的土地二级市场信息系统;在管理制度上,出台了交易监管、部门衔接等18个规范性文件。通过试点,我市激活了土地二级市场,促进了土地的高效利用。

“三块地”改革谋划打好“组合拳”,构筑新时代土地利用新模式、新格局、新动能。作为全省“三块地”改革试点,许昌市将其确定为全市16个重大专项之一,瞄准破解“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粮食怎么保”三大难题,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多模式探索、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运行的改革思路,引领“三块地”改革破冰前行。通过打造城镇土地一级市场升级版、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综合整治农村耕地,我市有效化解了困扰全市多年的“土地出让收入增长缓慢、耕地保有量整改困难、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多年异地购买”三大难题。2018年以来,市本级完成土地出让收入203亿元,全市实现补充耕地5.7万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购买实现市域内平衡。

“放管服”改革着力蹚出“新路子”,架起服务桥梁,解民难、帮企困。在服务民营企业方面,通过“四个一百”专项行动,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对全市重点民营企业深入走访的基础上,对照企业所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制定出台了22条服务保障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52家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65个,涉地面积近7300亩,得到了企业的好评,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在便民利民服务方面,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实施“服务窗口”整合,将原国土局、规划局、林业局服务窗口进行整合,建立综合服务窗口,所有审批业务都在大厅受理和办结;特别是不动产登记服务,增设了不动产登记服务窗口,将不动产登记所有审批科室全链条进入许昌市民之家窗口,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着力推动网上申请、自助查询、手机App、人脸识别等人性化服务,谋划在各区行政服务大厅设立不动产登记窗口,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广大市民面前。2019年,许昌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共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9957本,不动产登记证明26321本,协助法院查封1413宗,解封659宗,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23718人次,出具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证明13894份。在简政放权方面,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用地预审等审批服务事项下放至县(市、区)局(分局)办理;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和选址意见书合并办理;将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建设用地批准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三证整合;精简审批要件,平均压缩40%。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2020年,许昌自然资源人必将树立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严格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推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监管,以资源高质量管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探索许昌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走在中原更加出彩的前列再立新功。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