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区县动态 > 建安区

建安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23-03-22 10:0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安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给群众送上更多的“小棉袄”,让群众感受“大温暖”,享受“大幸福”。

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质量,织密百姓“幸福网”。社会保险既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更是让群众放心、安心、大胆消费的关键基础。建安区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统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持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稳步拓宽参保覆盖面。聚焦农民工、个体从业、灵活就业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坚持参保登记与参保扩面工作并重,强化宣传引导和服务保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参保比例,推进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截至目前,该区城镇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参保62.35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参保47.01万人,参保率约99%;代缴特殊人群医保费21232人,实现特殊人群100%参保;全流程经办运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累计完成退休“中人”养老保险正式待遇核算1930人,补发差额资金2459万元;积极推进社保卡“一卡通”拓展应用,电子社保卡签发率达91%,社保卡发放率达100%。持续提高保险标准。严格按照各级保险文件、政策及条例,及时足额支付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等各项待遇。在财政最吃紧的2022年,顶住下行压力,为15.78万名60周岁以上城乡老人每人每月增加5元基础养老金,使全区城乡居民月均养老金达到130元。落实困难人群参保资助、大病保险倾斜支付、医疗救助等政策,为9628名年龄未满60周岁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96.28万元,为特殊人群代缴医保费768.99万元,努力减轻人民群众的生活负担。持续提升服务便利性。简化慢性病卡办理手续,对经医保系统核查无异常信息的慢性病人员,直接续办门诊慢性病就医卡。压缩农村困难群众(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户家庭成员、三类监测户)门诊审批流程,10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审批、制卡发放。推行“不见面”办理,依托签约医生,引导辖区居民通过微信、支付宝和税务缴费小程序线上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电话办”。简化发放程序,通过“一卡通”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补贴,让社保业务办理更贴心更省心。

织密防贫监测帮扶网,筑牢群众“防返线”。贫困人口是社会保障体系最脆弱的一环,他们生活的好坏,脱贫质量的高低,关乎社会保障的成色。建安区坚持“扶上马再送一程”,以“四个不摘”为基础,以防贫监测为抓手,以有效帮扶为重点,以稳定增收为根本,不断织牢织密防贫监测帮扶网,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补齐社会保障短板。健全机制,筑牢防贫底线。为有效防范返贫致贫风险,全区建立“三监测一报告”网格化监测制度,探索“五色分类管理法”,对防返贫监测工作实施网格化管理和分色预警、分级监测、分类管理,每年组织开展两次集中排查,每周二“扶贫日”组织开展动态排查,对符合纳入监测对象条件的,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目前,全区有建档立卡脱贫村32个,建档立卡脱贫户10110户31562人,其中享受政策户4487户10697人。共有监测对象1079户3110人,已消除风险463户1256人。强化帮扶,全面落实政策。坚持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对困难群众持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政策。强化教育帮扶,扎实开展控辍保学,2022年共资助建档立卡脱贫户和监测户家庭学生2786名,资助资金268.57万元;强化健康帮扶,2022年为脱贫享受政策户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3351人次,累计免收住院押金1713万元,免费救治精神病人、重度残疾人445人,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全覆盖;实施扶贫助残,开辟绿色通道,为享受政策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61人,发放辅助器具53人,为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109户;强化饮水安全,对124个村进行饮水安全工程新建或改造提升,确保了“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得到持续巩固。多措并举,保障群众增收。持续用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金融帮扶、保险帮扶等措施,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全区共建成产业扶贫基地20个、社区工厂(含手工业作坊)131家、现代农场982家,带动65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开展“就业援助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等活动,培训816人,持证723人。依托区域内上市公司、龙头企业、扶贫车间、社区工厂等,为困难群众提供用工岗位1000个,实现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众应就业尽就业。

聚焦养老需求多元化,托起幸福“夕阳红”。建安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1万,老龄化率19%,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已成为对社会保障体系的紧迫考验。建安区以满足群众多元化养老需求为牵引,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实事、民心工程,加快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努力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优养。聚焦管理水平,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化”。坚持“以大带小”、试点先行,以区中心敬老院为龙头,带动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村)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院)的提升。目前,新元街道、许由街道等多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成功进行了“以大带小”模式的探索,有效带动了周边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提升。随着该模式逐步铺开,建安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区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将更加完善。聚焦服务水平,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化”。以政府主导、社会投入为理念,引入资质高、运作能力强的专业化养老机构进驻建安区,通过政府补血和养老机构自我造血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养老运行体系健康运行、持续发展。目前,建安区已成功签约11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有5家养老服务企业投入运营。聚焦幸福指数,推动养老服务“人性化”。在引入市场运营机制的基础上,以老年人的幸福感为根本,结合实际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把养老床位设置在家庭,提供上门助餐、助浴、看护、助行、助医等一系列服务,让居家老人真正享受贴心的养老服务。特别是该区针对慢性病、中风、瘫痪、老年痴呆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的养护方案,采取“医疗、康养与照料”三结合的模式,细化、深化各项服务举措,确保“养老带康护,生活养病两不误”,努力打造“无院墙”养老机构。聚焦提升品质,探索养老服务“智能化”。坚持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依托,以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为基础,以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触点,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探索建立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网络系统与信息平台,通过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切实维护老人的安全和健康,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更温馨的老年生活。

打造救助体系全方位,筑牢民生“兜底网”。特困户、重度残疾人、孤儿是社会最孤立无助的群体,对他们的态度考验着社会的良心。建安区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探索打造标准更细、服务更暖、程序更简的温情救助模式,切实筑牢织密兜底防线。持续提高救助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450元上调至57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3300元上调至4500元;城市、农村特困人员每人每月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到了819元和585元,与区域发展基本保持同步。做精做细困难兜底。建立兜底保障专项指挥部,研究各类兜底标准,建立“一协议三明白三评议”工作机制,为困难群众提供最大程度政策保障。全区807名符合兜底条件群众,417名通过签订四方协议实现居家兜底,390名符合集中兜底条件的,全部入住“四院一中心”(敬老院、福利院、精神病院、乡镇卫生院、残疾人托养中心)。足额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将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提标至75元,并通过电视、网络、自媒体等方式强化政策宣传解读,提高知晓率,利用入户走访、大数据检测等方法,主动发现符合条件残疾人,建立数据对比与动态复核机制,提高补贴发放精准度,实现动态施保,应退尽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会保障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未来建安区将坚持民生优先发展理念,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手机扫一扫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